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明朝
释绍琦
解期 选佛场开定祖机。
辨明邪正在钳锤。
禹门浪暖风雷动。
正是鱼龙变化时。
即今众中莫有冲波激浪者么。
问答不录。
师以拂子打一圆相云。
机前一著。
觌面全提。
复击禅床一下云。
句外一言。
和声揭露。
个里不许停思顾虑。
岂容开口分疏。
只饶眨得眼来。
剑去久矣。
纵是佛祖到此。
也只得攒眉有分。
何也。
盖非言路所通。
亦非心识所测。
若是个英俊衲僧
向未举以前自当点首一笑。
是故祖师门下法应如是。
嗟观近世以来。
人心不古。
禅学之者。
不务真参实悟。
惟是接响承虚。
以觉识依通为悟明。
穿凿机缘为究。
破坏律仪为解脱。
夤缘据位为出世。
以致祖风彫弊。
魔说炽然。
塞佛法之坦途。
瞽人天之正眼。
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而委地矣。
故我大觉释尊。
于二千年外。
已识尽众生心病。
预设多种奇方。
于无渐次法中曲垂修證规则。
不过只要诱引当人一个入路。
故经云。
末世众生。
希望成道。
无令求悟。
惟益多闻。
增长我见。
又云众生未悟。
作何方便。
开悟。
佛令结制居。
剋期取證。
过三期日。
随往无碍。
故知结解之有时也。
且如即今诸大德。
于九十日中还曾證悟也无。
已悟之者置之勿论。
如其未悟之者。
则此一冬不免又是虚丧了也。
若是个本色道流。
以十方法界为个圆觉期堂。
也莫论长期短期。
百日千日。
结制解制。
但以举起话头为始。
一年不悟一年
十年不悟十年
二十年不悟二十年
尽平生不悟。
决定不移此志。
直须要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
故先哲所谓一念万年岂虚语哉。
遂举起拂子召众云。
还知这九十日内究的消息落处么。
不见世尊道。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个里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讹处。
要證圆觉不为难矣。
设或未能见彻。
切忌依语生解。
幻叟今日不辞饶舌。
试为诸人颂出。
猛火铸成金弹子。
当机捏碎又浑囵。
等閒失得俱拈过。
风送潮音出海门。
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
当知佛即是心。
未审心是何物。
须要看这一念佛心。
从何处念起。
复又要看破这看的人毕竟是谁。
这里有个入处。
便知圆悟禅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
故祖师云。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證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所言心者。
非妄想缘虑之心。
乃虚明圆湛广大无相之心也。
三世诸佛之所證。
證此心也。
六道众生之所昧。
昧此心也。
诸佛由悟而證。
号曰菩提
众生因迷而昧。
故曰烦恼。
在圣不增。
在凡不减。
得之不有。
失之不无。
迷则业缘。
悟名佛性。
盖知迷悟在己。
得失非他。
当知此心旷劫至今。
本无生灭。
原非染净。
孤光皎皎。
脱体无依。
妙用真常
廓周沙界。
无形状可见。
无声响可闻。
虽然无相。
无相不宗。
虽曰无声。
无声不应。
是一切色相之根。
乃一切声响之谷。
色空不二。
动静一如。
法法虚融。
尘尘解脱。
是知心有则法有。
心空则法空
心邪则一切邪。
心正则一切正。
若了此心。
法亦不有。
心法既无。
则一切是非名相皆空。
是非名相既空。
则山河大地。
色空明暗。
直下与当人自性心佛觌体混融。
了无隔碍。
居士于此果能信入。
则与从上佛祖所證所得更无差别。
复何凡圣迷悟得失之可论哉。
设或未然。
亦不用别求玄妙。
厌喧取寂。
但将平日所蕴一切智见扫荡乾净。
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
置之怀抱。
默然体究。
时鞭起疑情。
这个念佛的毕竟是谁。
返复究。
不可作有无卜度。
又不得将心待悟。
但有微尘许妄念存心。
皆为障碍。
直须打并教胸中空荡荡无一物。
而于行住坐卧之中。
乃至静闹閒忙之处。
都不用分别计较。
但要念念相续。
心心无间。
久久工夫纯一。
自然寂静轻安。
便有禅定现前。
正念不得纯一。
昏散起时。
亦不用将心排遣。
但将话头轻轻放下。
回光返照。
看这妄想昏沈从甚么处起。
只此一照。
则妄想昏沈当下自然顿息。
日久坚持此
果无退失。
蓦忽工夫入妙。
不觉不知一拶疑团粉碎。
历劫尘劳当下冰消瓦解。
只个身心二字亦不可得矣。
于这不可得处豁开顶门正眼。
洞彻性空源底。
自当点首一笑。
始知涅槃生死秽土净邦俱为剩语。
到此始信山僧未尝有所说也。
更须向真正钳锤下搂空悟迹。
掀翻窠臼。
然后證入广大甚深无碍自在不思议解脱三昧境中。
同佛受用。
以斯治国泽民。
则可以垂拱无为而坐致太平者矣。
以此超脱死生。
则应用施为而无可无不可也。
居士其尚勉之。
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机。
难容凑泊。
初参之士。
必假筌蹄。
所谓梵语阿弥陀佛。
此云无量寿。
佛者觉也觉即当人之自心。
心即本来之佛性。
是故佛者。
自心之佛。
不假外面驰求。
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是也。
或谓即心是佛。
何劳更佛乎。
只为当人不了自心是佛。
是以执相循名。
妄生倒惑。
横见生死。
枉入迷流。
故劳先圣曲垂方便。
教令注想观心。
要信自心是佛。
则知心。
心念佛。
念念不忘。
心心无间。
忽尔到心思路绝处。
当下根尘颖脱。
当体空寂。
始知无念无心。
无心无念。
心念既无。
佛亦不可得矣。
故云从有而至无
因无念而證无心。
无心之心始是真心。
无念之方名正念
无佛之佛可谓无量寿佛者矣。
到此觅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
何圣凡迷悟之有哉。
只这不可得处。
即识心达本之要门。
乃超生脱死之捷径。
居士果能于此洞彻自心源底。
始信火宅凡居即为西方养。
举足动足无非古佛道场。
溪光山色头头章紫磨金容。
谷韵风声历历展红莲舌相。
尘尘契妙。
法法该宗。
不即不离。
心心解脱。
于斯领旨。
管取一笑而无疑矣。
居士其尚勉乎哉。
机缘法语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扣曰。
蒙和尚开示济川首座蒙山三关话。
弟子虽获与闻。
心犹未了。
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师云。
照前问将来。
空云。
蟭螟虫吸乾沧海。
鱼龙虾蟹向何处安身立命。
师曰。
长安路上金毛卧。
曰。
水母飞上色究竟天。
入摩醯眼里作舞。
因甚不见。
师云。
五凤楼前铁马嘶。
曰莲湖桥为一切人直指。
明眼人因甚落井。
师云。
明月照见夜行人。
曰请师一颂以为究竟。
师云。
好与痛棒。
曰棒则弟子甘领领。
则望和尚垂慈
师乃呵呵一笑而为颂曰。
当机把断圣凡津。
拟议知伊屈未伸。
欲识蒙山端的旨。
垂钩意在钓金鳞。
师云。
会么。
空遂作礼而退。
僧宝金山者。
入室礼次。
师乃问云。
面南观北斗。
低首看青天。
此语明甚么边事。
和尚合却口好。
师云。
未在。
曰瞒别人即得。
师云。
差别用处。
非智眼不能无惑。
子欲洞明佛祖真宗
须具透关正眼。
未审如何是透关正眼。
振声一喝。
师云。
具得正眼。
当明向上一机。
如何是向上一机。
曰青天日当午。
师云。
犹未梦见在。
曰木人拈玉线。
石女度针。
师云。
从上佛祖不传之妙。
子作么生领会。
山近前礼一拜。
师云。
转身一句速道将来。
曰雨添山色秀。
风来竹影移。
师拟拈拄杖。
山乃一喝。
拂袖而去。
师云。
子二十棒。
山复回身近前合掌曰。
谢和尚垂慈
深锥痛劄。
师云。
子虽有滔天之浪。
且无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
师云。
如是如是。
山遂作礼。
僧问有佛处不得住时如何。
师举起手中拂子。
僧云。
无佛处急走过又作么生。
师放下手中拂子。
云。
会么。
僧云不会。
师云。
两头不著。
千圣难窥。
这个且置。
只如古人道藏身处没踪迹。
没踪迹处莫藏身。
意旨如何。
僧云不即不离。
师云。
不即。
不即个甚么。
不离。
不离个甚么。
僧拟对。
师打一拂子云
这虚头汉。
僧无语
师宴坐室中。
有胜上座者从外入来。
师云。
是谁。
胜云。
某甲。
师云。
作么。
胜云。
佛殿里拜佛来。
师云。
佛向你道甚么。
胜云。
不曾道。
师云。
你头不曾点地那。
胜云。
下下点地。
师云。
又谓不曾道。
胜云。
某甲会也。
师云。
你会个甚么。
胜云。
吐露太分明。
师便喝。
胜拟对。
师云。
拄杖不在手。
汝二十棒。
出去。
天溪凝上座来
师云。
不用之乎也者。
父母未生前亲切道一句看。
凝云。
千圣觑不著。
师云。
觑不著的是甚么。
凝云。
父母未生前。
师云。
为甚么觑不著。
凝云。
为无踪迹。
师云。
既谓无踪迹。
说甚么觑不著。
你在无踪迹处窠臼。
这个且置。
只如烧了撒了。
你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青山重叠叠。
涧水响潺潺。
师云。
我不问你青山叠叠。
涧水潺潺。
毕竟烧了撒了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
日用分明显露。
师云。
这虚头汉。
脚跟尚未点地在。
说甚么显露不显露。
凝乃触礼一拜。
师云亦未在。
凝又拟开口。
师咄云。
你再乱道。
辟破你口门。
凝礼谢而退。
有僧扣师云。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毕竟是个甚么。
师与僧一掌云。
你道是个甚么。
僧拟开口。
师以手掩其口。
僧于言下悟旨。
师因消遣。
至韶古音关房。
以拄杖扣门三下曰。
关主在么。
韶曰。
他不曾有出入。
谁云在不在。
即开门见师。
乃触礼一拜。
师曰。
此犹是奴儿婢子之事。
请关中主相见。
韶乃叉手默然。
师曰。
此则沈寂默去也。
韶曰。
师适来问甚么。
师曰。
问汝关中主
韶曰。
唤作寂默得么。
韶遂呈偈曰。
只此寂默非寂默。
非寂默中非亦绝。
渠侬目面已呈师。
动静何曾有区别。
师曰。
恁么则子不在关内耶。
韶曰。
弟子见师亦不在关外。
师以手拍关门一下曰。
怎奈这个何。
韶拟对。
师叱曰。
汝但于心不生分别。
只个门户亦无所有。
门户既非。
则谁在关内谁在关外耶。
虽然理则如是。
亦不可越他世谛规矩。
尤不可违其自己志愿。
正好向这无分别无内外处。
竖立脊梁。
全机坐断。
彻底掀翻。
囫囵嚼破。
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可也。
曰言曰行。
可以范后学。
抑不负其己灵也。
子其勉而进之。
三载出关之日。
拄杖子再为汝勘过。
韶遂作礼。
行实 师讳绍琦
楚山其字也。
姓雷
唐安人
九岁出家。
初从玄极和尚
最后谒东普无际和尚得法。
正统六年
再见东普。
普问子数年来住在何处。
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
普曰。
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
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毕竟事若何。
曰水。
浅石出。
雨霁云收。
普曰。
莫乱道。
只如佛祖来也不许。
纵尔横吞教。
现百千神通。
到这里更是不许。
和尚虽是把断要津。
其奈劳神不易。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恁么干蛊也省力。
既退。
至晚。
复召入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楚山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曰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
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
所云以提起话头之日为始事。
一年不悟一年。
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尽平生不移此志。
直至大悟方名罢
至哉言也。
绍琦
字楚山
唐安雷氏子。
生自不凡。
慎动止。
寡言笑。
九岁出家。
从玄极和尚学禅。
后获印于东普无际禅师
正统六年
再参东普。
普问。
子数年住何处。
曰我所住处。
廓然无定。
普曰。
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
何得之有。
普曰。
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普曰。
汝落空耶。
曰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普曰。
克家须是破家儿。
至晚复召入。
诘之曰。
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师悉具以对。
普曰。
还我无字意来。
师偈答曰。
这僧问处偏多事。
赵老何曾涉所思。
信口一言都吐露。
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
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
燕语莺啼。
历历分明。
更疑何事。
普曰。
未在更道。
曰头顶虚空。
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
鸣钟集众。
取袈裟拂子授之。
师容止庄重。
虽宴居。
如对清众。
具择法眼。
勘验学者。
百不失一。
门徒数十人。
宝山金者。
深入堂奥。
读师语录。
直捷简明。
不在古人下也。
楚山禅师
唐安人也。
名绍琦
姓雷氏
八岁入乡校。
不假师授而知诵。
次载失父。
遂弃业。
而学出世法于玄极通禅师
爱之。
与语辄终日。
每至节要处。
不敢犯其词。
乃跪请益。
叹曰。
子根性太利。
难于入道。
但有疑在。
庶可疗耳。
愕然曰。
木偶人
可入道耶。
笑曰。
入道须是木偶人始得。
愤而趋出。
益疑之。
经昼夜。
遂振衣起曰。
吾师岂欺我哉。
复入。
剖于前。
独以掌反覆示之。
不领。
遂背去。
遍参知识。
俱不得意。
无际悟和尚
普州之东林。
东林禅风。
腰包到者即受。
曲折流辈窃非之。
故往扣焉。
曰。
上座何住。
对曰。
廓然无定。
曰。
有何所得。
对曰。
本来无失。
何得之有。
曰。
学将来底。
堪作甚么。
对曰。
一法不有。
学自何来。
曰。
汝落空耶。
对曰。
我尚非我。
谁落谁空。
曰。
毕竟如何。
曰。
水浅石出。
雨霁云收。
悟公笑曰。
纵汝横吞藏教。
现百千神通。
其如老赵州无字公案。
怎生消缴。
又拟对。
悟公连叱退之。
大惭。
数日不敢仰视。
忽闻净板鸣。
豁然荡尽廉纤。
急披衣礼谢。
肯之。
遂以断桥源流。
行化。
当是之时。
断桥之脉微矣。
悟公继响。
而得法者仅七人。
出世最晚。
初领天柱。
皖山
又投子后主成都天成寺
裔叶翻茂。
为大振焉。
得其法者。
又十六人。
有祖玠侍者
齿最少。
号圭庵
甚谨。
丛林惮其严厉。
敬其慧识。
以香林远方之一日童子进
啜罢。
顾童子曰。
人道汝憨耶。
玠曰。
它亦有乖处。
曰。
何以见得。
玠呼接盏。
童子近前。
曰。
道得即还你。
无对。
乃顾玠。
玠曰。
只者无言语处。
不隔纤毫。
曰。
因甚道不得。
玠呼童子何不问讯。
童子问讯。
度盏。
童子接之。
珍重而去。
玠曰。
道他无语得么。
曰。
只如者童子。
恁么端的。
是无明使然耶。
法性如是耶。
曰。
迷则积劫无明。
了则本来佛性。
曰。
恁么他是知有。
是不知有。
曰。
他若知有则不为迷因。
不知有番为隔碍。
曰。
子还有知也无。
曰。
祖玠不知有。
曰。
既不知有。
何以知宗
玠曰。
圣人若知。
即同凡夫。
凡夫若知。
则同圣人。
曰。
子看老僧
是知不否。
玠曰。
临机大用。
举必全真。
说甚知有不知有。
曰。
只如老僧
即今一语一默。
剖析是非。
别名相处
与适来童子。
见识是同是别。
玠曰。
法智眼。
无作妙用。
体性虽同。
用处县隔。
曰。
既云择法。
安能无作乎。
玠曰。
智炤非识。
妙用非有。
用既非用。
作亦非作。
虽分别。
实无分别之能也。
曰。
今对万法。
境相差殊。
一一明了。
不具分别可乎。
玠曰。
教不云乎。
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圆明了知。
不繇心念。
曰。
善哉。
可谓鹅王择乳矣。
未几。
玠膺疾。
下视之。
值心上座在侧。
因问曰。
如何是心。
玠曰。
开口不容情。
曰。
未在。
玠顾心曰。
何不作礼。
心便珍重。
玠曰。
呈似了也。
曰子既如是。
还能觌体颂出乎。
玠对曰。
祖师心印若为传。
有语分明。
不在言能向机前亲领得。
海门撑出钓鱼船。
曰。
珍调四大。
饶益将来。
一日玠疾革。
作呻吟声。
问曰。
子平日得力句。
到此还用得著么。
对曰。
用得著。
曰。
既用得著。
叫苦作么。
曰。
痛则叫。
痒则笑。
曰叫与笑者。
复是阿谁。
曰。
四大无我。
叫者亦非真。
寂体中实无受者。
曰。
主人公。
即今在甚么处。
曰。
秋风不扇。
桂蕊飘香。
曰。
恁么则遍界绝遮藏也。
曰。
有眼觑不见。
曰。
只如三寸。
气消时向甚处。
安身立命。
对曰。
雨过天晴。
青山依旧。
曰。
从今别后。
再得相见否。
对曰。
旷劫不违。
今何有间。
曰。
子不病耶。
对曰。
病与不病。
总不相干。
执玠手曰。
此是甚么。
玠曰。
是祖玠手。
曰。
祖玠是谁。
曰。
玠固非我。
亦不离我。
乃叹曰。
善哉。
妙契无生。
彻證真常
子虽妙年。
死亦何憾。
玠遂合爪谢曰。
与祖玠趱。
将龛子来。
命舁龛至。
玠顾左右。
曰吾当行矣。
整衣龛坐化去。
玠化后。
天成之话大行。
时蜀多义学。
互以胜劣相比量。
一以心宗揭之。
而小大俱圆。
有问。
祖师西来意。
则答曰。
海神撒出夜明珠。
又问祖师西来意。
曰。
雪消山顶露。
风过树头摇。
又问如何是直指事。
答曰。
玉栏杆上石狮子。
红藕花间白鹭鸶。
又问如何是摩醯正眼。
喝之。
又问不涉寒暑是甚么人。
亦喝之。
爱以无字问僧。
有对曰。
风吹秋月冷。
雪压老寒。
又僧对曰。
出匣吹毛剑
寒光射斗牛
又对曰。
无孔铁锤当面掷。
皆喜之。
后示疾。
诸山讯候。
有进曰。
和尚还有不了公案么。
展掌曰。
会么。
拟对。
喝住曰。
今年今日。
推车挂壁。
撞倒虚空。
青天霹雳。
阿呵呵。
泥牛吞却老龙珠。
澄澄性海沤花息。
瞑目而寂。
时成化九年三月望日也。
赞曰。
楚山行化。
当明运昌隆之际。
纯以心性禅。
应接群机。
以故。
门下一时龙蟠凤翥焉。
乃至祖玠辈。
风鬯春枝节节是。
令见者闻者。
莫不神往。
但不再传其绪俱𥨊。
岂慈父欲子食药而愈疾。
遂称没于他方也耶。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永宁元末明初 1292 — 1369年6月17日
永宁
一源字也。
自号虚幻子
淮东通州朱氏子。
朱氏故宦族。
六岁入乡校。
能了经籍大义。
九岁离俗。
依族姻模上人于利和寺。
河南王童。
奇其幼而器之。
僧司
给牒度为沙门
自是蓬累出游。
历见诸禅老。
无所契。
于焦子山。
精修禅定。
稍涉睡昏。
则戴沙运甓。
悬板坐空。
如是者五年。
淮西太湖山。
求證于无用宽公。
公门庭严峻。
师方入户。
厉声叱出之。
师作礼于户外。
合爪而立。
久之乃许。
入见。
问曰。
何处人。
师曰通州
淮海近日盈虚若何。
曰沃日滔天。
不存涓滴。
曰不著槽道。
请和尚道。
公便暍。
师退就禅室。
彻夜不寐。
一旦闻公举云门一念不起语。
声未绝有省。
公命举偈。
偈罢。
振威一喝。
师曰。
喝作么。
公曰。
东瓜山前吞匾担。
捉住清风剥了皮。
师不觉通身汗下。
曰。
今日方知和尚用处。
执侍三年
因以断崖义所赞己像。
亲署一花书。
授师曰。
汝缘在浙逢龙
即住遇池便居。
延祐中
广德
缚茅于大洞中居之。
无何。
宜兴龙池
师建立禅居。
师以名符悬记。
欣然赴之。
结屋数十间。
命曰禹门兴化庵。
山颠有龙池
出每大水。
民甚苦之。
师召
受三皈戒。
不复出。
师居之久。
复厌其未幽邃也。
择绝巘作室以居。
至壁立如削处。
斲木为栈。
钩环连锁栖板于空中。
足不越户限者二年
师以退隐为心。
间迫于不得已。
勉一出焉。
俄以疾归龙池
至正壬午
江南行宣政院
命师主大华藏寺
师举龙门膺代之。
明年复命补天童。
师坚以疾辞。
宋文宪谓。
师得法之后。
固拳拳以庶人为急。
及主大刹。
屡退养龙池
虽天童实厕五山
亦摇首弗顾。
其高风峻节。
如祥麟威凤。
可望而不可即。
何其贤耶。
至正戊子
有旨。
趣入说法于龙光殿。
上悦。
赐金襕法衣玉环师号。
寻奉旨。
函香至五台
感祥光五道之瑞。
升辞南还。
道趣维扬
镇南
率嫔妃等。
延师入宫。
禀受大戒。
遣司马护还龙池
入我明洪武己酉夏六月
示微疾。
属弟子裁纸制内外衣。
曰。
吾将逝矣。
或以药剂进。
麾去之。
自兴化庵移龛。
至绝巘所居。
昧爽。
师起沐浴服纸衣
索笔书偈云。
七十八年守拙。
明明一场败阙。
泥牛海底翻身。
六月炎天飞雪。
书毕。
侧卧而化。
茶毗。
现五色光。
齿牙舌轮。
及所持数珠。
皆不坏。
舍利无算。
烟至中林。
亦累累然生。
人竞折枝取之。
淘汰灰土。
获者亦众。
门人等。
分馀骨与不坏者。
五处建塔焉。
师气貌雄伟。
身长七尺有馀。
吐音洪亮。
其接物也。
不以贵贱其心。
所至无不倾向。
中书右丞朵儿只
江浙行省左丞相别不花。
赵文敏公孟頫
冯内翰子振
尤所宾礼者也。
四民来献芗币衣履者。
肩摩而袂接。
既无虚日。
师受之即以施人。
曾无毫发系吝。
其自处则布袍粝食。
沛然若有馀。
凡发为文偈。
了不经意。
引纸行墨。
而空义自彰
有四会语录。
行世。
禅师
淮东通州朱氏宦族。
名永宁
字一源
其先东山演公之下开福宁
七传至无用宽。
宽乃永宁之师也。
宽居舒州太湖。
门士不满百。
皆峣然自肯之辈。
其得最晚。
而宽特注之。
以为可继开福。
而阐东山法门
永宁
在襁褓中。
弄以金紫。
即有戚容。
九岁闻邻壁治丧啼哭声。
辞亲弃俗。
依禾州之广慧寺
为州之望刹。
乃故淮海肇禅师说法处。
前一夕。
寺众同梦肇公来。
次日独至。
众欣然。
疑为肇公再世也。
及为大僧。
汗游禅社。
舒州见无用宽公。
公问。
何来。
对曰。
通州
曰。
淮海近日盈虚若何。
对曰。
沃日滔天。
不存涓滴。
公使喝。
拟进语。
公又喝。
拟退。
公连喝之。
大骇而趋出。
自是罢游。
坚依席下。
一日公举云门答僧须弥山话。
闻之脱然。
公乃召曰。
掣电飞来。
全身不顾。
拟议之间。
圣凡无路。
速道速道。
对曰。
火迸星飞。
有何拟议。
觌面当机。
不是不是。
公喝。
曰。
作么。
公曰。
东瓜山前吞扁担。
曰。
今日方知和尚用处。
久之辞去。
公曰。
逢龙即止。
遇水即居。
金鸡玉兔。
鞭影长驱。
至治癸亥
常州道俗。
龙池
以为符其师谶。
欣就之。
三载成丛林。
南国高人。
以见𣆶为感。
同曰龙池尊宿。
不敢名之。
慕高峰之为人。
别业高崖。
至正间
紫书三至。
不赴。
诸方勉之。
始受朝旨。
号佛心了悟禅师
然足不越阃。
顺帝嘉之。
乃召璧峰金
而问宁之行略。
对曰。
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
华岳迅烈风雷。
淮海不留涓滴。
东山是其远祖。
宽无用容其入室。
虽经三诏下龙池
野老不知
洪武元年
嘱制纸衣木龛。
次年六月十七日
服衣居龛而化。
有偈曰。
七十八年守拙。
明明一场败缺。
泥牛海底翻身。
六月炎炎飞雪。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永宁字一源别号幻虚子姓朱氏淮东通州人
世为宦族,母陇西李氏。
生而黠慧,舅氏吉安郡守爱之,欲以为嗣。
年六岁入乡校,始习经籍,即能暗记,了明大意。
然非所乐,闻人诵佛号,心向往之,注耳以听。
九岁,有离俗之思,请于二亲。
初弗之许,后见其志坚,乃使依模上人于利和广慧寺
利和,州之望刹,宋有淮海肇禅师说法度人,声闻当世,前一夕,寺众梦迎禅师
旦而至,寺众异之,谓肇禅师乘愿再来者也。
年十二,游扬之雍熙寺,会主僧来峰泰编《禅林类聚》成,览之笑曰:“此古人糟粕,检点何为?
河南王童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录司给牒薙度为沙弥,寻受具足戒。
自是厥后,蓬累出游浙河东西,见诸宿老,下语无所契。
中峰海方柄法苏之万寿,留之经年。
乃入穹窿山谒克翁绍,绍察其志不凡,俾掌藏室。
时年已十九,既而欲归乡省觐。
毗陵,约明极昶于焦子山,精脩禅定,稍涉睡昏,则戴沙运甓,悬版坐空,如是者五年。
明极曰:“藏主见解且至,宜往参人。
”遂至淮西大湖山,求印可于无用,无用门庭严峻,方入户,厉声叱之。
合爪立于门外,久之,乃许入见。
诘其居处,知在通州,便问:“淮海近日虚盈若何?
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
”无用未之许,退就禅室,彻夜不寐。
一日,闻无用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而有省,急趋入堂,无用便欣然知其领悟,令造偈拈赵州
立就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家森罗齐乞命。
无底篮儿盛死蛇,多添少减无馀剩。
”无用嗒然一笑。
复举《證道偈》问之曰:“闪飞电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
曰:“火迸星飞,有何拟议,觌面当机,不是不是。
”无用喝曰:“东瓜山前呑匾担,捉将清风剥去皮。
不觉汗下,曰:“今日方知用处无用闭着口。
”自是侍左右者三年,因以断厓义所赞己像,亲署一书授曰:“汝缘在浙。
逢龙即住,逢池便居。
遂还浙,时虚谷陵、元叟端、濑翁庆、幻住本天如则各据名山,递展化机。
往叩击,皆相吻合,而幻住尤誉之弗置。
元祐庚申,延至广德,缚茅于大洞中,洞左有实相寺马祖子澄公道场也,为重新之。
同时有无一全,遁迹于石溪,石溪与大洞相望,人称“广德二甘露门”云。
至治癸亥宜兴龙池建立禅居,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作室百堵,命曰“禹门兴化庵”。
先是山巅有龙池,其深叵测,出每大水,居民苦之。
乃咒,鼋受三归依戒,不复为害。
久之复厌凡近,思涉幽邃,乃穷绝巘构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斲木为栈,钩环连锁,栖版空中,足不越户限者二年。
学侣闻风,遐迩奔赴。
帝师大宝法王稔其道行,降号曰“弘教济禅师”。
泰定乙丑,州西九里有地曰“青山”,僧副延宁主之,为创寺一区,以“九里”名之。
至顺庚午,出世李山禅寺,瓣香酬恩,归之无用。
俄有诏,集桑门千七百人,阅毗卢大藏经。
一七日,升座敷正法,天降甘露。
壬申退归龙池
元叟主双径,月江印主云峰,皆虚首座招之,并辞不赴。
元统甲戌,浙西江东道广教总管具疏请主常之天宁万寿,州守戍将敦劝尤力,左右亦谓:“大法火冷灰寒,不可自安暇逸。
”乃蹶然起赴。
而寺尝被灾,方议经营,至则为新释迦佛殿,造菩萨、天神诸像,雄冠诸刹。
踰八年,有司以闻,诏锡“本觉妙明真净”之号。
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大华藏寺龙门膺代之。
年,复命补天童景德,坚以疾辞,退归龙池
宜兴铜官山旧有北岳菩提院,燬于火,会昌士人潘敬之重构焉。
九里寺助建法堂、丈室之属。
戊子,有旨趣入觐,说法于龙光殿,赐金襕法衣,纽以玉环,加号曰“佛心了悟大禅师”。
帝师亦有绛袍毳帽之赠。
无何,奉旨函香至五台山,曼殊大士为见祥光应之。
年,陛辞南还,道过维扬镇南王波罗普化率妃嫔之入宫,禀受大戒,赐以白金盂及僧伽黎衣,遣司马护还龙池
庚子,出领善卷,寺故废坏,为修葺,涂塈丹艧,且甓其宝坊。
年,募善士万人为万善会
及瘗兵后枯骨无万数。
壬寅,退归龙池
癸卯,大旱,询乡民之请,结界诵咒,作法将终,大雨如泻。
岁乃有秋,众愈知敬,坚留不拾,强住麻蕻慈慧。
未几,成大丛林
明洪武初元,复归龙池,将不复出。
明年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属弟子宗珦裁纸为衣,曰:“吾将逝矣。
”自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一日昧爽,起沐浴,更纸衣,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
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
”掷笔而化,黑白恋慕,执绋之人盈万。
荼毗,有五色光舍利无算。
弟子志舜、志思等分馀骨就龙池、太平、齐、紫云、麻蕻五处建塔藏焉。
寿七十八,腊六十五。
气貌雄伟,身长七尺有馀,吐音鸿亮。
其接物也,不以贵贱异心,所至无不倾向。
右丞相呆儿只、左丞相别不花、赵文敏孟頫,尤所宾礼者也。
所为文偈了不经意,引纸行墨空义自彰,有《四会语》行世。
后七年,弟子仁性,亲撰《行业记》,徵宋文宪濂铭其塔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日元末明初 1291 — 1379年7月1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1—1379 【介绍】: 僧。
浙江天台人号东溟俗姓贾
出家于天台广严寺。
元至正中上天竺寺
元顺帝赐号慈光妙应普济
洪武二年奉诏赴蒋山法会,奏对称旨。
以年老白眉,太祖呼以“白眉”而不名。
释慧日号东溟
天台贾氏子。
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
似道责戍师尚幼。
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和尚
数年落发受具戒。
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师趋座下。
未几能领大义。
子庭叹曰。
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其机之疾也。
吾道藉子其大昌乎。
自是师之学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时矣。
一旦假寐。
恍见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
师卧地食之。
既觉言于子庭
庭为解曰。
与粥同音。
子得就地而食。
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
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法师于上竺。
所处房颇卑湿。
乃作诗风之。
竹屋见诗谓众曰。
此子不凡。
异日当主兹山。
不可以小年易之也。
故乃遇如宾友。
无何命典客寮寻掌僧籍。
竹屋化去时湛堂澄公继其席。
器师延居后堂。
年馀出主吴山圣水。
元至正四年荐福
历三䆊下天竺灾。
元臣高纳麟请师新之。
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
四年迁上竺。
师知缘在夙夜罔怠。
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
元顺帝闻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
并金襕衣以徵之。
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
人无识者。
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
物色得之力请还山。
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
至我皇明太祖洪武二年诏赴蒋山佛会。
命礼部给馔。
召见奉天殿。
百僚咸集僧若鱼贯。
惟师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上亲问升济沈冥之道。
师备奏称旨 太祖顾谓僧众曰。
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沈薶岁月。
如金刚楞伽心经皆摄心之要与。
何不研穷其义。
今有不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
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
尝与别峰同法师金碧峰禅师辈赐食禁中。
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从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
诏即开山说法。
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齐。
命师说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
事竣辞归上竺。
谢院事日修弥陀忏以臻净业。
十二年秋七月一夕梦。
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
寤告众曰。
吾生土之祥见矣。
于人间世殆不远乎。
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
世寿八十九。
僧腊七十三。
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
师生躯干脩伟。
眉长寸馀。
目睛闪闪射人
而人无老少见师入城。
咸呼曰。
我白眉和尚来也。
争持香花以散其上。
师面严冷言不妄发。
尝对王公大臣未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引后学其辞色温如春曦。
故人多悦从其学。
嗣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等干人。
师讳慧日
号东溟
天台赤城人
洪武初年
召入
奏对称旨。
后辞归杭之天竺
修西方净业。
洪武十二年七月朔
谓弟子言。
吾梦青莲华池中清芬袭人。
吾殆将去乎。
四日坐逝。
世寿八十九。
僧腊七十。
师对王公大臣。
未尝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进后学。
温然如春阳云。
号东冥
天台贾氏子。
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
似道责戍师尚幼。
志求出家。
依县之广严寺平山和尚
落发受具。
年二十二。
柏子庭讲台教。
赤城
师趋座下。
未几能领大义。
子庭叹曰。
投丸于峻坂。
不足以喻其机之疾也。
吾道藉子大昌乎。
一日假𥧌。
恍见横地下。
竹上凝者。
白粥粲然。
师卧地食之。
既觉。
言于子庭
庭为解曰。
与粥同音。
子得就地而食。
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
于是渡钱塘
谒竹屋净法师
于上竺。
典客寮。
掌堂僧籍。
竹屋化去。
湛堂澄公继其席。
廷师居后堂。
年馀出主吴山圣水。
元至正四年
荐福
历三䆊。
天竺灾。
元臣高纳麟。
请师新之。
寺宇告成。
王溍为之记。
四年
迁上竺。
师知缘在。
夙夜罔怠。
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
元顺帝闻。
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
并金襕衣以徵之。
十六年
退隐于会稽岩壑间。
人无识者。
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物色得之。
力请还山。
凡两住上竺。
二十五年
至于明朝
太祖洪武二年
诏赴蒋山佛会。
命礼部给馔。
召见奉天殿。
百僚咸集。
僧若鱼贯。
惟师腊最高。
朱颜白眉。
班居前列。
上亲问升济沉冥之道。
师备奏称旨太祖顾谓僧众曰。
迩来学佛者。
惟饱餐优游。
沉埋岁月。
如金刚楞伽心经。
皆摄心之要典。
何不研穷其义。
今有不通者。
当质诸白眉法师
自后召见。
太祖但以白眉呼之。
而不名也。
尝与别峰同法师
金碧峰禅师辈。
赐食禁中。
因奏瓦棺寺。
隋知者大师
释法华之所。
不可废。
太祖命就天界。
别建室庐以存其迹。
诏师开山说法。
五年孟春
复于钟山
建水陆大斋。
命师说毗尼戒。
太祖亲率百僚临听。
事峻辞归上竺。
谢院事。
日修弥陀忏。
以臻净业。
十二年秋七月
一夕梦青莲花
生方池中。
芬芳袭人。
窹告众曰。
吾生土之祥见矣。
后四日。
趺坐合爪而寂。
世寿八十九。
僧腊七十三。
越十日。
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
慧日
号东溟
天台赤城人
躯干修伟。
眉长三寸。
目光射人
尝从柏子庭和尚习教。
解悟甚深。
有戒行。
人师法之。
洪武初
以有道徵
上御奉天殿引见。
丞相御史大夫
暨百僚咸在。
僧伽鱼贯而上。
师年最高。
白眉朱颜。
其班前列。
上亲问劳之。
顾众而言曰。
迩来学佛者。
唯饱食优游。
沉霾岁月。
如金刚楞伽诸经。
皆摄心之要典。
何不研穷某义。
苟有不通。
质诸白眉法师可也。
自后数召见。
从容问道。
字而不名。
建钟山法会。
请师敦说戒法
闻者开怿。
既而辞归
上天竺
一志安养
冥心合道。
不杂馀念。
洪武十二年七月朔
梦青莲华生方池中。
华色敷腴。
清芬袭人。
既寤。
召弟子妙修曰。
此生净土之祥也。
吾将行矣。
至四日
趺坐书颂。
合爪而寂。
阅世八十九。
僧腊七十。
师居常面严冷。
片言不妄发。
对王公大臣。
未尝出一软媚语。
至于诱进后学。
温然如春阳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慧日号东溟天台贾氏子,即宋相贾似道之诸孙。
似道责戍,慧日尚幼,志求出家,依县之广严寺平山数年,落发受具戒。
年二十二,闻柏子庭讲台教于赤城,即趋座下。
未几,能领大义。
子庭叹曰:“投丸于峻坂,不足以喻机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
”自是为学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时。
一旦假寐,恍见横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因卧地食之。
既觉,言于子庭,庭为解曰:“与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缘在上下天竺乎?
”于是渡钱塘,谒竹屋净于上竺,所处房颇卑湿,乃作诗风之。
竹屋见诗,谓众曰:“此子不凡,异日当主兹山,不可以少年易之也。
”故乃遇如宾友,无何,命典客寮,寻掌僧籍。
竹屋化去时,湛堂澄继其席,延居后堂,年馀,出主吴山圣水。
元至正四年,住荐福,历三䆊,下天竺灾,慧乞高纳麟请新之,寺宇告成,王溍为之记。
四年迁上竺,知缘在此,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缉之
元顺帝闻其名,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并金襕衣以徵之。
十六年退隐于会稽岩壑间,人无识者。
元相达识帖穆尔遣使物色得之,力请还山。
凡两住上竺,二十五年
至明太祖洪武二年,昭赴蒋山佛会,命礼部给馔,明召见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鱼贯,惟慧日腊最高,朱颜白眉班居前列,太祖亲问升济沈冥之道,奏对称旨。
太祖顾谓僧众曰:“迩来学佛者,惟饱餐优游,沈薶岁月,如《金刚》、《棱伽》、《心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研穷其义?
今有不通者,当质诸白眉法师
”自后召见,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
尝与别峰同金碧峰辈赐食禁中。
因奏瓦官寺,乃隋 智者大师释《法华》之所,不可从废,太祖命就天界别建室庐,以存其迹,诏即开山说法。
五年孟春,复于钟山建水陆大斋,命说毗尼戒,太祖亲率百僚临听。
事竣,辞归上竺,谢院事,脩弥陀忏以臻净业。
十二年秋七月,一夕青莲花生方池中,芬芳袭人,寤告众曰:“吾生净土之祥见矣,于人间世殆不久也。
后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寿八十九,僧腊七十三。
越十日,奉全身藏于寺之西峰妙应塔院。
慧日躯干脩伟,眉长寸馀,目睛闪闪射人
而人无老少,见其入城,感呼曰:“我白眉和尚来也。
”争持香花以散其上。
慧日状甚严冷,言不妄发,尝对王公大臣未出一媚语,至于诱引后学,其辞色温如春曦,故人多悦从其学。
嗣法有思济、行枢、允鉴、允忠、良谨、普智、文会、元秀、景梵诸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毛莹明末清初
简介
初名培征字湛光一字休文晚号大休老人江苏吴江县人
生于明万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诸生
入清,隐居不出。
康熙九年(一六七○)在苏州周庄镇作社,与屠彦征、徐汝璞、郑国任合为《四个老人三百岁图》。
有《晚宜楼诗馀》,一名《竹香斋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元净元末明初 1312 — 1378年一月十九日
人物简介
元净
字天镜
号朴隐会稽人,父倪机。
母严氏。
容貌魁伟。
襟怀煦然如春。
世间机阱押阖之术。
不识为何物。
祝发受具。
嶷然有远志。
天岸天台止观。
复往双径。
行端
入门。
厉声一喝。
若闻雷霆声。
黏缚尽脱。
遽稽首作礼。
曰。
汝果何所见耶。
复问答四三转。
皆惬意。
顾左右曰。
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命归侍司。
掌书记
时年二十七。
丙申
出世会稽长庆。
升天衣万寿。
四方问道者
闻风来归。
元净
字天镜
别号朴隐
会稽人
父倪机。
母严氏。
师初以童子出家。
昭庆律师戒。
嶷然有远志。
韩庄节公性
教之为文。
伸纸引墨。
思源源不可遏。
公深加叹赏。
既而从天岸济法师
天台教。
尽得其学。
台宗诸老。
竞以书聘之。
欲令出门下。
师不从。
元叟端公
说法双径。
人尊之为当代妙喜
师往从之。
入门。
叟厉声一喝。
师若闻雷霆声。
黏缚尽脱。
遽稽首作礼。
复问答三四转。
皆惬叟意。
遂录为子。
使掌记室
久之。
建业
谒全悟䜣公于大龙翔寺
全悟门风高峻。
不轻许可。
见师特甚称之。
继往临川
虞文靖公集
虞公尤称之。
留九十日而还。
他若黄文献公溍
蒙古忠介公泰不华
翰林学士危公素
其同辞称师。
无异于虞公
名闻行宣政院
元至正十六年
请师出世会稽长庆寺
升天衣万寿禅寺
四方问道者
闻风来归。
师以气衰。
倦于将迎。
营精舍一区。
而归老焉。
山阴和塔是也。
太祖龙兴
师与钟山法会之选。
与东溟目公。
碧峰金公
特被召入内庭。
从容问道。
赐食而退。
已而辞归和塔。
若将终身焉。
未几。
灵隐虚席。
诸山交致疏币。
延师主之。
师不得已而赴。
未及期年。
崇德之祸作矣。
师入院。
甫浃日。
寺之左右序言曰。
寺政实繁乏。
都寺僧司之。
师曰。
若等盍选其人乎。
众咸曰。
有德现者称多才。
昔掌崇德庄田。
能辟其莱芜
以食四众。
倘以功举。
谁曰不然。
师诺之。
先是。
勤旧有闻。
歆现之获田利。
率无赖比丘
请于前主僧代之。
及现之被选也。
大惧发其奸私。
崇德县
列现过失。
县令丞寘不问。
适健令至上其事刑部
刑部讯鞫既得实。
以师为寺长。
于简察。
法当缘坐。
移符逮师。
或谓师曰。
此三年前事尔。
况师实不知。
且不识闻。
宜自辩诉可也。
师笑曰。
定业其可逃乎。
至部。
部主吏问曰。
现之犯禁。
尔知之乎。
曰知之。
曰。
既知之。
当书责款以上。
师即操觚如吏言。
尚书侍郎览之大惊。
咸曰。
师当今名德也。
恶宜有是。
荐审之务得其情。
师了无异辞。
于是。
皆谪陕西为民。
闻亦大悔。
且泣曰。
闻草芥耳。
岂意上累师德
蚤知至此。
虽万死不为也。
师弗顾。
行至宝应
谓从者曰。
吾四体。
稍异常时。
报身殆将尽乎。
夜宿宁国寺
寺住持
故师旧识。
相见甚欢。
师女弟之夫义安
宦移凤阳
以道经寺中。
师悦曰。
吾遗骸有所托矣。
是夕共饭。
犹备言迁谪之故。
不见有惫色。
明旦。
坐合爪。
连称无量寿佛之名。
泊然而逝。
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
义安等。
为其龛敛。
以俟师之季父至。
道衋然伤心。
遣其法孙梵译。
宝应携骨而还。
骨间舍利。
丛布如珠。
县大夫
及荐绅之流来观。
皆叹息而去。
其徒结竁于和塔祖垄之侧。
瘗焉。
寿六十七。
腊五十三。
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
朴园
师容貌魁伟。
襟怀煦然如
世间机阱押阖之术。
不识为何物。
尚风义。
断江恩公。
与师缔忘年交。
断江卒。
师为刊布诗集。
复请虞公铭其塔。
三主名山。
起费补坏。
具有成绩。
其敷阐大论。
发挥先哲。
释门每于师是赖。
千百人中。
不能一二见焉。
竟以无罪谪死。
苟不归之于定业。
将谁尤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原净元末明初 1312 — 1378年一月十九日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净源字天镜一号朴隐姓倪氏会稽人也。
父机,母严氏,皆为士族。
童时,从弘教大师立公于大报恩寺祝发为僧,受戒于昭庆律师,嶷然有远志。
韩庄节公性以道德辞章下帷授徒,往从之。
于群经要旨,作文程式,俯仰变化,开阖曲折,悉洞然心胸,伸纸引墨,思不渴,每进一解,韩公未尝不称善。
天岸济以台衡止观开讲于虎林集庆又往从之。
为折三千具之义及四明孤山同异之辨,波澜浩荡,廉陛高严,能一一领解,台宗诸老竞以书聘之。
元叟端说法双经山,人尊为“当代妙喜”。
又往从之,入门,叟厉声呵之,若闻雷霆,黏缚尽脱,遽却立作礼。
叟曰:“汝果何所见耶?
”复问答三四转,皆惬叟意,顾左右曰:“是般若位中人也。
”遂录为弟子,命归侍司,寻掌记室,时年二十七。
久之,出游建业龙翔寺寺主广智全悟䜣公精贯儒释,行文为世模范,不轻与人,见盛称之。
继往临川,谒虞文靖公集虞公又盛称之,留三月乃还。
当时能文者若黄文献公溍蒙古忠介公泰不华翰林学士危公素,莫不闻风赞赏,由是声光远施,上达聪听。
元至正十六年行宣政院请出世会稽长庆寺,迁天衣万寿禅寺,四方问道者日至,以衰病倦于将迎,营精舍一区而归老焉,所谓和塔处也。
元运既谢,明室初兴,诏天下名僧建钟阜升济幽灵。
与上竺东溟日五台璧峰金特被召入内庭,从容问道,赐食而退。
已而辞归和塔,若将终焉。
洪武九年冬十二月灵隐虚席,诸山交致疏币,延主之,未及期年,而崇德之祸作矣。
灵隐有庄田在崇德都寺僧德现掌之,开辟莱,以食四众,无赖比邱某歆其田利,请于前主僧代之。
灵隐,德现复充都监,某惧发其奸私,走崇德县,列现过失,县令丞寘不问。
未几,有健令至,上其事刑部刑部訉鞫得实,以寺主失于检察,法当缘坐,移符逮
或谓曰:“此三年前事,且实不知,宜自辩诉,可免。
笑谢曰:“定业其可逃乎?
”至部,主吏问之曰:“现之犯禁,尔知之乎?
”曰:“知之。
”曰:“既知之,当书责款以上。
即操觚如吏言,尚书侍郎见之,皆大惊曰:“当今名德,恶宜有是?
”荐审之,务得其情。
了无异辞,于是皆谪陕西为民,行至宝应,谓从者道升曰:“吾四体稍异常时,报身殆将尽乎?
”夜宿宁国禅寺,主僧总虚了旧日交游,相见甚欢。
义安青州卫知事,移戍凤阳,以道经此,亦留寺中,与相遇,喜曰:“吾遗骸有所托矣。
义安者,之女弟夫也。
是夕共饭,备言迁谪之故,不见惫色。
明旦坐合爪,称佛而逝时洪武十一年正月十九日也,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三。
义安、总虚为龛敛以俟,法孙梵译走宝应,焚其骨,舍利丛布如珠结,竁山阴和塔瘗焉。
容貌魁伟,怀煦然,如世间,机阱之术,不禁自绝。
尚风义,断江恩与为忘年交。
其卒也,为刊其诗集,复乞虞公铭其塔。
三主名山,起废补败,具有成绩。
三会语》有录二卷;诗文曰《朴园》,葺若干卷。
译等哀慕慈法,惧其湮没,疏为事状,徵文于宋文宪公濂而铭诸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明元末明初 1318 — 1386
小参 灵隐入院至晚小参。
欲识佛性义。
当观时节因缘。
时节若至。
其理自彰
是故达摩大师十万里西来。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谓之教外别传。
于是二祖求个安心法门。
师云将心来与汝安。
祖云觅心了不可得。
师云与汝安心竟。
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
然师资契会。
千载难逢。
山僧今夜小参。
禅客问话。
现前一众。
坐立俨然。
岂不是时节因缘。
时节因缘既尔。
毕竟佛性义在什么处。
莫是在觅心了不可得处么。
莫是在与汝安心竟处么。
若道在觅心了不可得处。
是埋没二祖。
若道与汝安心竟处。
是辜负大师
到这里不可容易。
直须明自本心。
见自本性。
取。
未见见取。
若也见不了。
缁素不分。
一生只成得个颟顸佛性。
儱侗真如。
这般汉。
腊月三十日到来。
手忙脚乱。
如个落汤螃蟹相似。
无人替汝。
光阴迅速。
各自勉旃。
复说偈曰。
年登六十一春秋。
只合投间待死休。
不料业风吹到此。
又同衲子结冤雠。
浴佛上堂。
药山俨禅师因遵布衲作殿主
浴佛次。
山问汝祇浴得这个。
还浴得那个么。
遵云把将那个来。
山休去。
师云。
者一个。
那一个。
一一从头都浴过。
药山布衲谩商量。
仔细看来成话堕。
成话堕。
转誵讹。
拍禅床云。
武林春已老。
台榭绿阴多。
佛诞上堂。
举世尊才生下。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顾四方云。
天上天下。
唯吾独尊。
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儿嬉。
云门云。
我当时若见。
一棒打死与狗子吃。
贵图天下太平。
要作老胡种族。
直须恁么始得。
法昌云。
好一棒。
太迟生。
未离兜率。
脚根下便与一锥。
岂到今日。
虽然如是。
大似贼过后张弓。
将谓胡须赤。
更有赤须胡。
黄面老子故是末上卖俏。
似乎旁若无人。
云门法昌虽则见义勇为。
争奈剑去久矣。
尔方刻舟。
以主杖画一画召众云。
还会么。
一把柳丝收不得。
和烟搭在玉栏杆。
碧峰和尚阇维。
五台山拾得来。
诚非凡种。
西子没头脑。
却是灵根。
惟兹一味清茶。
荡涤众生热恼。
只如则川抛下茶篮。
仰山撼动茶树
毕竟甚么边事。
度盏云。
踏翻生死海。
靠倒涅槃城。
龙山次韵 龙山吾兄瘦无肉。
度量汪汪几千斛。
看他小小现神通。
弹指遍游诸佛国。
枯禅久甘藜藿肠。
节身不在餐枫香。
顶𩕳一著超言义。
二三四七空抟量。
从古风颠称普化。
格外玄机未为蹉。
等閒打出觔斗来。
传得师真能几个。
而今痛自韬其光。
卧云深处开岩房。
是非荣辱我何有。
二时粥饭还如常。
乳虎已有食牛气。
况是亲从道场至。
入门未辨主与宾。
辄问西来祖师意。
水之冰也蓝之青。
当阳哮吼人皆惊。
豁开自己神通藏。
剖破微尘出大经
永嘉作歌唯證道。
凡圣两途俱净扫。
曹溪一宿归去来
珊瑚枝上日皓皓。
净慈次韵 十里平湖一镜开。
六桥险峻滑如苔。
直饶不滞程途者。
到此依然吃跌回。
行实 师讳慧明
字性原
别号幻隐
生于元。
父项。
母陈氏。
七岁发疽。
忽失所在。
求得之。
则曰四童子舁我至此。
识者知师为天神所祐矣。
未几出家。
后谒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箨山。
又谒径山元叟端公
问东岭来。
西岭来。
师指草鞋曰。
此是三文钱买得。
曰。
未在。
更道。
师曰。
某甲只如此。
和尚作么生。
端云。
念汝远来。
放汝三十棒。
师乃悟其旨。
久之。
遂罄底蕴。
曰才涉思惟。
皆为剩法。
洪武十九年示寂。
寿六十九。
夏五十八。
慧明
字性原
别号幻隐
台之黄岩项氏子。
母陈氏。
七岁患疽。
几死置床上。
忽不见。
已而求得之。
问其故。
曰。
顷睡中。
有四童子。
舁至此。
识者。
知师为天神所祐矣。
既长。
不甘处俗。
往依温之宝冠东山鲁公出家。
谒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箨山。
咨问心要。
不大省发。
去参径山元叟
叟问。
东岭来西岭来。
指草鞋对曰。
此是三文钱买得。
叟曰。
未在更道。
师曰。
某甲只如此。
和尚如何。
叟曰。
念汝远来。
放汝三十棒。
师乃悟其旨。
久之。
遂罄底蕴。
执侍掌藏钥。
未几。
出世邺之五峰。
迁金峨。
洪武五年
泐季潭
同奉诏入
季潭被旨住天界
延师居第一座。
提纲举要。
得表率丛林体。
俄而补金山
十一年升住灵隐
学徒坌集。
宗道大振。
师始至。
经画大雄殿。
仅一载而落成。
巍然山峙。
尝室中垂语曰。
莲华峰。
被蜉蝣食却半边。
为何不知。
又云。
冷泉亭吞却壑雷亭即不问。
南高峰北高峰斗额。
是第几机。
罕有契之者。
灵隐十周寒暑。
无何寺火无孑遗。
逮捕。
或劝师早自为计。
师不顾。
怡然诣有司。
未鞫。
即庑下说偈。
端坐而逝。
寿六十九也。
师讳慧朗
字性原
别号幻隐
生于元世台州府黄岩县项宅。
母陈氏。
七岁患疽几死。
置床上。
忽不见。
已而求得之。
问其故。
曰。
顷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
无他也。
翌日疽愈。
识者已知师为天神所祐矣。
既长。
不甘处俗。
乃往依永嘉乐清宝冠寺鲁山东公出家。
后诣径山
元叟端公
端云。
东岭来。
西岭来。
师指草鞋云。
此是三文钱买得。
端云。
未在。
更道。
师云。
某甲只恁么。
审和尚作么生。
端云。
念汝远来。
放汝三十棒。
师乃悟其旨。
久之究尽底蕴。
既而出世鄞之五峰。
 皇明洪武五年
 诏建佛会于钟山
召高行沙门
师与季潭泐公与焉。
后住灵隐
逮十寒暑。
无何。
遭无妄之灾。
逮捕。
或劝师早自为计。
师不顾。
怡然诣所司。
未鞠即庑下说偈。
坐而逝。
禅师
出夏氏。
台州黄岩人也。
讳慧明
字性原
居家不治生产。
日游僧寺。
父兄以不才子目之。
父卒。
益无赖。
尝贷餐亲里姑舅之家。
或得斗米百钱归。
又作饭僧佛事。
俄有长耳黄面病僧之门乞食于
目碗羹施之。
复乞。
踌躇答曰。
我无有何。
病僧曰。
无有亦须施我。
莫知其意。
病僧指明内灶曰。
那是甚么。
回视。
失僧所在。
乃大惊。
即走乐清
依宝冠沙门
斩其发焉。
每遇禅者。
则虚己请问。
或有闻即拜下风。
久经岁月。
而知有此事。
即腰包行脚。
上双径见元叟
叟曰。
东岭来。
西岭来。
指草鞋曰。
三文钱买的。
曰。
未在更道。
对曰。
慧明只恁么。
和尚作么生。
叟曰。
念你新到。
放你三十棒。
退参。
三月方罄其旨。
久之。
出世宁波五峰寺
既莅师首。
以身先众。
间有憍懦不振者。
亦委致起之。
凡垂机即宿。
倔𠎦者。
为之失色。
于是。
湖江笑称五峰门庭。
为曝腮处。
洪武间
钟山法会。
天镜净
璧峰金
季潭泐
皆与焉。
内翰宋危诸公。
尝问道于诸禅师
一日间咨国事。
有答曰。
扫腥膻。
建礼乐。
万代一时也。
复何虑焉。
曰。
不然。
礼乐有三代之隔。
人心无夷之分。
敬天惧人。
思危防安。
天下平矣。
诸公悦服。
高帝答语。
以为有王佐略。
欲留居都中。
时辞还山。
景濂宋公
疏明居灵隐
不就。
乃荐同门天镜净禅师
还山日。
邻寺故老相讯。
乃萧然布衲藤杖而已。
或问大内隆遇典故。
缄口无一语。
惟审山问岁节节俱至。
退居。
无何而灵隐天镜
被流言坐忤时。
流徙陕西
道经宝应
夜宿宁国寺
端坐而殁。
以故灵隐席虚。
师僧皆散。
诸方不肯应。
复请
叹曰。
时哉时哉。
不可避乎。
既任灵隐
年虽迈。
接纳无少倦。
尝垂问曰。
莲花峰
被蜉蝣食却半边。
因甚不知。
僧进语曰。
不哑。
不聋。
不作阿家翁。
喜之。
又问曰。
冷泉亭吞却壑雷亭即不问。
南高峰北高峰斗额。
是第几机。
又僧进语曰。
和尚今日放参。
亦喜之。
于是。
禅子蚁从。
元叟家声。
复大振。
阐提阴嫉之。
又被议逮捕。
或劝引去。
怒曰。
潜形苟免。
岂道人所为乎。
浴佛
上堂曰。
者一个。
那一个。
一一从头俱浴过。
药山布衲谩商量。
仔细看来成话堕。
成话堕将誵讹。
拍禅床曰。
武林春色老。
台榭绿阴多。
下座。
直诣法司
从者如云。
有感泣愿以身代。
未鞠。
跏趺庑下。
为众说偈。
忽入灭。
天立变瞑。
雷雨暴作。
拔木飘瓦。
吏司惧而释之。
丛席无恙。
时洪武十九年也。
法者。
正庵訚上座。
訚有劲操。
晚以衣拂授月江净
径山
大廓性原之风。
殁时有偈曰。
祖师门下客。
开口论无生。
老我百不会。
日午打三更。
赞曰。
南黄龙坐事抵狱。
两月得释。
皮骨仅存。
真点胸迎于途。
不自知泣下。
南公吒之。
二尊宿。
不知狱吏之贵。
而冷处抽身。
可谓矍铄矣。
呜呼。
风波亦丛林时所有也。
标格如此。
足验生平。
然际能表里叶赞。
乃愿力也。
岂偶然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